十六字的古代名言
1.明末清初时有个叫傅山的,他有一个十六字格言,是那十六字
明末清初时傅山的十六字格言:“静,淡,远,藏;忍,乐,默,谦;重,审,勤,俭;宽,安,蜕, 归。”
静:不可轻举妄动,此全为读书地,街门不轻出。 淡:消除世外利欲。
远:去人远,无匪人之比。此有二义,又要往远里看,对“近”字求之。
藏:一切小慧,不可卖弄。 忍:眷属小嫌,外来侮御,读孟子“三自反”章目解。
乐:此字难讲。如般乐饮酒,非类群嬉,岂可谓乐?此字只在闭门读书里面,读《论语》首章自见。
默:此字只要谨言。古人戒此,多有成言也。
至于讦直恶口、排毁阴隐,不止自己不许犯之,即闻人言,掩耳急走。 谦:一切有而不居,与骄傲反。
吾说《易谦卦》有之。 重:即“君子不重则不威”之“重”。
气岸崚嶒,不恶而严。 审:大而出处,小而应接,虑可知难。
至于日间言行,静夜自审,又是一义。前是求不失其可,后是又改革其非。
勤:读书勿怠,凡一义一字不知者,问人检籍,不可一“且”字放在胸中。 俭:一切饭食衣服,不饥不寒足矣,若有志,即饥寒在身,亦不得萌干求之意。
宽:为肚皮宽展,为容受地窄,则自隘自蹙,损性致病。 安:只是对“勉”字看。
“勉”岂不是好字?但不可强不能为能、不知为知,此病中者最多。 蜕:《荀子》“如蜕之脱”。
君子学问,不时变化,如蝉蜕壳,若得少自锢,岂能长进。 归:谓有所归宿,不至无所著落,即博后之约。
2.8
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 少壮轻年月,迟暮惜光辉.作者:何逊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作者:孟郊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业精于勤荒于女喜,行成千里毁于随.--韩愈君有奇才我不贫.-(清)郑板桥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唐)王勃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唐)白居易 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唐)高适 天下快意之事莫若友,快友之事莫若谈.-(清)蒲松龄 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春秋)孟子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西晋)付玄 人生贵相知,何用金与钱.-(唐)李白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春秋)子夏 布衣之交不可忘.-(唐)李延寿 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 .-(宋)欧阳修 人生乐在相知心 .-(宋)王安石 冤家宜解不宜结,各自回头看后头.-(明)冯梦龙 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 .-(清)曹雪芹 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宋)顾夏 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汉书》 山河不足重,重在遇知已.-鲍溶。
转载请注明出处优秀句子网 » 6字古代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