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继光爱国名言
1.戚继光爱国诗句
《望阙台》
明代:戚继光
十年驱驰海色寒,孤臣于此望宸銮。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
【译文】
在大海的寒波中,我同倭寇周旋已有十年之久;我站在这里,遥望着京城宫阙。
我的心血如同千山万岭上的浓霜,洒向群峰,染红所有秋叶。
【赏析】
该诗概括了诗人在苍茫海域内东征西讨的战斗生活,暗寓抗倭斗争的艰难困苦。因有感于曾一起抗倭的汪道昆被弹劾罢官,来形容自己像远离京师孤立无援的臣子,远望皇帝居住的地方,作者仍盼抗倭斗争能得到朝廷的充分支持,既表达了对祖国的赤诚,自己有一片抗倭报国的一腔热血,也蕴含了对朝廷的忠贞。
此诗以十分形象化的手法,抒发自己的丹心热血。
首句“十年驱驰海色寒,孤臣于此望宸銮。”此诗虽为登临之作,却不像一般登临诗那样开篇就写景,而是总括作者在苍茫海域内东征西讨的卓绝战斗生活。“寒”,既指苍茫清寒的海色,同时也暗示旷日持久的抗倭斗争是多么艰难困苦,与“孤臣”有着呼应关系。第二句写登临,又不是写一般的登临。“望宸銮”,交待出登临望阙台的动机。“孤臣”,不是在写登临人的身份,主要是写他当时的处境和登阙台时复杂的心情。战斗艰苦卓绝,而远离京城的将士却得不到来自朝廷的足够支持,作者心中充满矛盾。得不到朝廷支持,对此作者不无抱怨;可是他又离不开朝廷这个靠山,对朝廷仍寄予厚望。所以,他渴望表白自己的赤诚,希望得到朝廷的支持。正是这矛盾的心情,促使作者来到山前,于是望阙台上站起英雄伫望京师的孤独身影。至此,我们才会看到,第一句诗不是徒然泛设。它其实为下面的登临起着类似领起的作用。没有多少年艰苦的孤军奋战作前题,那么此次登临也就不会有什么特殊的感情。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这一联是借景抒情。作者登上望阙台,赫然发现:千峰万壑,秋叶流丹。这一片如霞似火的生命之色,使作者激情满怀,鼓荡起想像的风帆。这两句诗形象地揭示出封建社会中的爱国将领忠君爱国的典型精神境界。在长达十来年的抗倭战争中,作者所以能在艰苦条件下,不停懈地与倭寇展开殊死较量,正是出于爱国和忠君的赤诚。
“繁霜”二句,作者借“繁霜”、”秋叶”向皇帝表达自己忠贞不渝的报国之心。虽然,王朝对自己海上抗战支持甚少.而且甚有责难。但自己保家卫国的一腔热血虽凝如繁霜,也要把这峰上的秋叶染红。作者轻视个人的名利得失,而对国家、民族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哪怕自己遭致不公之遇,也仍然忠心耿耿地驰海御故。由于作者有着崇高的思想境界,高尚的爱国情怀,尽管是失意之作,也使这首诗具有高雅的格调和感人至深的艺术魅力。
这首诗用拟物法,以繁霜比喻自己的鲜血,形象生动,在艺术表现上极富感染力,读其诗,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不愧为千古传颂的名作。
2.戚继光说过什么名言
一、民族英雄戚继光名言如下:
1、一剑横空星斗寒,甫随平北复征蛮。他年觅得封侯印,愿学幽人住此山。
2、男儿铁石志,总是报国心。
3、遥知百国微茫外,未敢忘危负岁华。
4、养心莫若寡欲,至乐无如读书。
5、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草笑生平。一年三百六十日,都是横戈马上行。
6、未有不立志之人,便能做得事业。
7、小筑惭高枕,忧时旧有盟。呼樽来揖客,挥麈坐谈兵。云护牙签满,星含宝剑横。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3.戚继光的名人名言
戚继光将军三首律诗。
(戚继光赠沈波宝剑之名,即取自《题武夷》)
《题武夷》
一剑横空星斗寒,
甫随平北复征蛮。
他年觅得封侯印,
愿学幽人住此山。
《马上作》
南北驱驰报主情,
江花边草笑生平。
一年三百六十日,
都是横戈马上行。
《过文登营》
冉冉双幡度海涯,
晓烟低护野人家。
谁将春色来残堞,
独有天风送短茄。
水落尚存秦代石,
潮来不见汉时槎。
遥知百国微茫外,
未敢忘危负岁华。
4.古代爱国名言
1、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 清·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其二》
译文:如果对国家有利,我将不顾生死。难道能因为有祸就躲避、有福就上前迎受吗?
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春秋战国·孟子及其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译文:一个国家,如果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实力相当、足以抗衡的国家和来自国外的祸患,这样的国家就常常会走向灭亡。
3、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 清·徐锡麟《出塞》
译文:战士只知道在战场上,要为国捐躯。何必考虑把尸体运回家乡。
4、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 宋陆游《病起书怀》
译文:虽然职位低微却从未敢忘记忧虑国事,但若想实现统一理想,只有死后才能盖棺定论。
5、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 宋·岳飞《满江红·写怀》
译文:作为国家臣子的愤恨,何时才能泯灭!我要驾着战车向贺兰山进攻,连贺兰山也要踏为平地。
5.谁有古代的爱国名言
1.位卑未敢忘忧国--宋.陆游《病起书怀》
2.寸寸山河寸寸金--清.黄遵宪《赠梁任父母同年》
3.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国.魏.曹植《白马篇》
4.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战国.楚.屈原《国殇》
5.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唐.王昌龄《出塞》
6.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唐.杜牧《泊秦淮》
7.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唐.戴叔伦《塞上曲二首》
8.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宋.文天祥《扬子江》
9.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10.读书本意在元元--宋.陆游《读书》
11.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宋.陆游《示儿》
12.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宋.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13.楚虽三户能抗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宋.陆游《金错刀行》
14.胸中有誓深于海,肯使神州竟陆沉--宋.郑思肖《二砺》
15.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战国.楚.屈原《离骚》
16.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三国.曹操《蒿里行》
17.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唐.李绅《悯农》
18.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19.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20.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唐.杜甫《春望》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晏殊和尚的诗句“:契阔死生君莫问,行云流水一孤僧。无端欢笑无端哭,纵有欢肠已成冰。”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21、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管子·牧民》
22、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2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24、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2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26、烈士之爱国也如家。——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烈士:有抱负.有作为的人。
2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28、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29、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3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31、精忠报国。——《宋史·岳飞列传》
3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
33、唐·李梦阳: 向北望星提剑立,一生长为国家忧。
34、明·于谦: 一片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忠家。
35、宋·陆游: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36、三国志: 忧国忘家,捐躯济难。
37、唐·李白: 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
38、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6.爱国名人名言十条
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
一寸赤心惟报国。——陆游
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陆游
平生铁面心,忘家思报国。 ——陆游
但愿天下,家家足稻粱!我命浑小事,我死庸何伤! ——文天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但令身未死,随力报乾坤。——文天祥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丈夫所至在经国,期使四海皆衽席。——海瑞
封候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戚继光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胸中有誓深如海,肯使神州竟陆沉!——郑思肖
富贵倘来君莫问,丹心报国是男儿。——于谦
人生富贵岂有极?男儿要在能死国。——李梦阳
瞒人之事弗为,害人之心弗存,有益国家之事虽死弗避。——吕坤
君子之为学也,将以成身而备天下国家之用也。——宋纁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
丈夫不报国,终为愚贱人!——陈恭尹
苟以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
盛世垂统之英雄,以襟怀豁达为第一义;末世扶危救难之英雄,以心力劳苦为第一义。 ——曾国藩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丘逢甲
一身之利无谋也,而利天下者则谋之;一时之利无谋也,而利万世者则谋之。——胡宏
一身忧国心,千古敢言气。——楼钥
转载请注明出处优秀句子网 » 戚继光名言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