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修身做人的名言(论语十则中,论述修身做人的句子)
1.论语十则中,论述修身做人的句子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泰伯》)
曾参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因为他责任很重,路途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
词语解释:
弘毅:胸怀宽广,意志坚强 :刚强,勇毅
仁:指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
孔子说:"直到每年中最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bǎi)是最后凋落的。"
补充词解释:
凋:凋谢
岁寒:在此指艰苦的环境 岁,指时间。
这里用松柏比喻了那些坚贞不屈,洁身自好的人。告诉我们危难之际,才能见真英雄。是当时的一种社会现象。或(借“松柏之后凋”来比喻一种社会现象即面对着利害关系。特别是事变关头,才能真正识别君子的操守,同时也指出为人须如松柏之坚韧刚强,要经得起时间环境的考验。)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话可以终身奉行的? ”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吧!自己不愿意干的事情,不要强行加于别人身上。”
重点字词解释:
一言:一句话。
行:奉行。
其恕乎:其:大概,也许。恕: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欲:喜欢,想。想要(做的事)。
施:施加。
其:大概
评析本段:后为成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不想要的不要施加给别人。它在今天的社会道德修养方面有积极意义,已成为警世格言。
2.关于修身做人的名人名言有哪些
1、读书要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脑到。
——鲁迅2、行一件好事,心中泰然;行一件歹事,衾影抱愧。 —— 神涵光3、应该热心地致力于照道德行事,而不要空谈道德。
—— 德谟克利特4、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甚至也没有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行动者。 —— 罗曼·罗兰5、理智要比心灵为高,思想要比感情可靠。
—— 高尔基6、良心是由人的知识和全部生活方式来决定的。 —— 马克思7、如果道德败坏了,趣味也必然会堕落。
——狄德罗8、我愿证明,凡是行为善良与高尚的人,定能因之而担当患难。 —— 贝多芬9、我深信只有有道德的公民才能向自己的祖国致以可被接受的敬礼。
—— 卢梭10、智者宁可防病于未然,不可治病于已发;宁可勉励克服痛苦,免得为了痛苦而追求慰藉。 —— 托马斯·莫尔11、我们有力的道德就是通过奋斗取得物质上的成功;这种道德既适用于国家,也适用于个人。
—— 罗素12、知耻近乎勇。 —— 孔丘13、辱,莫大于不知耻。
—— 王通14、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 诸葛亮15、贫而无谄,富而无骄。
—— 子贡。
3.做人修养的名言
做人修养知的名言如下:
1、可与言而不与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先秦孔子《论语·卫灵公》
释义:可以对别 人说的而不对别人说,就会失去人的信任;不可对别人说的而对别 人说了,就会说得不恰当。
2、谦谦君子,卑以自牧。——周朝姬昌《周易·谦》
释义:谦让恭顺而有道德的人,以谦虚的态度进行自我修养。
3、养心莫善于寡欲。——战国孟子《孟子·尽心》
释义:修养身心最好是减少欲望。
4、内修则外理,形端则影直。——汉·魏朗《魏子》
释义:一个人要是修养高,那他就很美,那个人站得端正的话他的影子就直。
5、德比于上,欲比于下。德比于上故知耻,欲比于下故知足。——汉代荀悦《申鉴·杂言下》。
释义:在德行上,要和高于自己的人相比;在欲望上,要和低于自己的人相比。和德行高的人相比,故而会有羞愧之心,和欲望低的人相比, 故而知道满足。
6、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战国·孟轲《孟子·尽道心下》
释义:君子的操行、修养自己开始,从而平治天下。作为君子,应以“修身为本”,大家都从自己“修其身”做起。这样就可以达到天下平。
4.关于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修身做人,的名言警句
学习方法: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僮巢慌?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杜甫)
学习态度: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孔丘(春秋时代思想家,教育家)引自《礼记。学记》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刘向(西汉经学家,文学家)引自〈说苑〉
多见者博,多闻者智,拒谏者塞,专己者孤。
——桓宽 引自《盐铁论。制议》
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不成。
——张载(北宋哲学家)引自《经学理窟。义理篇》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曹雪芹(清代文学家)引自《红楼梦》第5回
修身做人:
德不广不能使人来,量不宏不能使人安。(明?刘基)
无德而官,则官不足以劝有德;无功而赏,则赏不足以劝有功。(宋?李觏)
让他三分,何等自由,忍耐一刻,何等清闲
进德修业,要个木石的念头,若稍涉矜夸,便趋欲境;济世经邦,要段云水的趣味,若一有贪恋,便堕危机。(古楹联)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5.做人修养的名言
一共100条,希望对你有用。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 (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 (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
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论语》 (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 (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论语》 (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
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 (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8.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 (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9.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 (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10.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周易》 (译:同心协办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
11.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周易》 (译: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也不会到处炫耀、卖弄。
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 12.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 (译: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1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 (译: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别人并不理解,可我决不会感到气愤、委屈。
这不也是一种君子风度的表现吗?) 14.言必信 ,行必果。 ——《论语》 (译:说了的话,一定要守信用;确定了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坚决果敢地干下去。)
15.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论语》 (译:讲事实,不凭空猜测;遇事不专断,不任性,可行则行;行事要灵活,不死板;凡事不以“我”为中心,不自以为是,与周围的人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务。)
1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译:三个人在一起,其中必有某人在某方面是值得我学习的,那他就可当我的老师。
我选取他的优点来学习,对他的缺点和不足,我会引以为戒,有则改之。) 17.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论语》 (译:君子总是责备自己,从自身找缺点,找问题。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别人,找别人的缺点和不足。)
1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 (译: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
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稳的样子。) 19.不怨天,不尤人。
——《论语》 (译:遇到挫折与失败,绝不从客观上去找借口,绝不把责任推向别人,后来发展为成语“怨天尤人”。) 20.不迁怒,不贰过。
——《论语》 (译:犯了错误,不要迁怒别人,并且不要再犯第二次。) 21.小不忍,则乱大谋。
——《论语》 (译:不该干的事,即使很想去干,但坚持不干,叫“忍”。对小事不忍,没忍性,就会影响大局,坏了大事。)
22.小人之过也必文。 ——《论语》 (译:小人对自己的过错必定加以掩饰。)
23.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论语》 (译: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就是真的过错了。)
24.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论语》 (译:君子致力于根本,确立了根本,“道”也就自然产生。)
25.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论语》 (译:君子认为说得多做得少是可耻的。)
26.三思而后行。 ——《论语》 (译:每做一件事情必须要经过反复的考虑后才去做。)
27.多行不义必自毙。 ——《左传》 (译:坏事做得太多,终将自取灭亡。)
28.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 (译:人都有可能犯错误,犯了猎误,只要改正了仍是最好的人。)
29.不以一眚(sheng)掩大德。 ——《左传》 (译:评价一个人。
6.求 静心 修身 为人处事的名言警句 越多越好 ~~~~~~~~~~~~~~~~~~~~~
唯有形单影只的人才知道友谊的充实的欢乐,其他人有他们的家庭;而对于孤身索居、离乡背井的人,朋友就是一切。——威拉·卡瑟
多疑的人永远不能成为好朋友。友谊需要整个信任:或全盘信任,或全盘不信任。——莫洛亚
我们不可能说出友谊形成的确切时刻。就像向盛器滴滴灌水,最后一滴才使盛器溢满;许许多多的友善言行也是如此,最后一次才使人心领神与,情长谊源。——鲍斯韦尔
友谊与爱情一样,只有生活在能够与之自然相处,无需做作和谎言的朋友中间,你才会感到愉快。——莫洛亚
交朋友是可以产生伟大的力量的。——徐特立
在寂寞无聊中,一个人才能感到跟关于思想的人在一起生活的好处。——卢梭
一个知己比任何医师都可贵。——大加图
朋友的每一次背信弃义都增加了几分我们对于金钱威力的信赖。——威廉·申斯通
世界上最难寻觅而又最易失去的是朋友。——韦伯斯特·罗利
在哪里找到了朋友,我就在哪里重生。——泰戈尔
一生中交一个朋友谓之足,交两个朋友谓之多,交三个朋友谓之难得。 ——亨·亚当斯
知道危险而不说的人,是敌人。——歌德
忠诚是爱情的桥梁,欺诈是友谊的敌人。——(苗族)谚语
珍珠挂在颈上,友谊嵌在心上。——谚语
智慧不凭年龄凭心灵,友谊不在一时在平时。——网络收集
卑鄙与狡诈的开始,就是友谊的终结。——谚语
友谊要用真理来巩固。 ——谚语
如你想要拥有完美无暇的友谊,可能一辈子找不到朋友——网络收集
友谊不能成为一种交易;相反,它需求最彻底的无利害观念。——莫罗阿
世界上三件东西最宝贵:知识、粮食和友谊。——(缅甸)谚语
如果要给他什么东西他才对你好,不给他东西就对你不好,这样的朋友千万别交。——丁玲
能媚你的,必能害你,要加倍防备;肯谏你的,必肯助你,要倾心细听。 ——曲波
最理想的朋友,是气质上互相倾慕,心灵上互相沟通,世界观上互相合拍,事业上目标一致的人。——周汉晖
人的生活离不开友谊,但要得到真正的友谊才是不容易;友谊总需要忠诚去播种,用热情去灌溉,用原则去培养,用谅解去护理。——马克思
友谊像清晨的雾一样纯洁,奉承并不能得到它,友谊只能用忠实去巩固。——马克思
真诚的、十分理智的友谊是人生的无价之宝。——马克思
友谊之舟在生活的海洋中行驶是不可能一帆风顺的,有时会碰到乌云和风暴,在这种情况下,友谊应该受到这种或那种考验,在这些乌云和风暴后,那么友谊就会更加巩固,真正的友谊在任何情况下都会放射出新的光芒。——马克思
自己先做一个好人,然后找和你相仿的人做你的朋友。能如此,友谊才能稳固地成长。——西塞罗
所谓友情这种东西,存在于一切人的生活之中。假如一个人丧失了友情,那他可能无法生存在这个世界上。——西塞罗
友谊永远是美德的辅佐。——西塞罗
仇恨终将泯灭,友谊万古长青。——西塞罗
转载请注明出处优秀句子网 » 谈修身做人的名言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