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写建筑师的句子
建筑经典语录
1、建筑应该是自然的,要成为自然的一部分。
2、人要塑造建筑,建筑也要塑造人!
3、一座伟大的建筑物,按我的看法,必须从无可量度的状况开始,当它被设计着的时候又必须通过所有可以量度的手段,最后又一定是无可量度的。
4、在一个冬日的下午,当灵光降落在一个幽静的教堂的时候,此时此刻,历史便与英国俱在。
5、人生惟一理论的目的,是在地上建筑人间天堂。
6、古建筑恢复可能分两种,一种是象征性的,还有一种是象夫子庙东西市场这样的,带有普遍意义的,就是风貌性的。恢复古建筑究竟是什么元素,它空间有什么特质,究竟是符号的,还是本质的?
7、我们从来不在山上造建筑,而是建一座属于那山的建筑。
8、当前的任务是,即使在最困难的条件下,也要挖掘矿石,提炼生铁,铸造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以及与这一世界观相适应的上层建筑的纯钢。
9、社会建筑在实力上头,所以实力便应当被看作社会的庄严的基础,受到人的尊敬。
10、新生活要求新的造型,这种造型只能求助于新材料和新技术。
2.求建筑大师语录
哈哈,这个我真好有很多,都是平时找到的,希望对你有用哦! 大师语录现状1我们身在大众电视的时代,已经显现出对表层的喜爱甚于对根源的,对拼贴艺术的喜爱甚于对深刻作品,对重复引用的图像的喜爱甚于对处理过的表面,对瓦解的时间和空间感受的喜爱甚于对稳固形成的文化作品的。
2建筑已经变成了一种被相机匆忙固定下来的打印图像的艺术。而论坛上大家喜爱的建筑专业也普遍的称为了纸上的专业,通过图纸上的线条而不是身体和物质的体验来进行思考和交流。
米兰.昆德拉在他发人深省的作品《小说的艺术》种宣称现代性已经变成了一种矫揉造作:“大众传媒的美学贴近了对矫揉造作的美学的需求:正当大众传媒逐渐延伸并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的时候,矫揉造作变成了我们日常的美学和道德。仅仅在若干时间以前,现代主义暗示着一种反对被普遍接受的思想和低劣作品的毫不妥协的反抗。
现在,现代性已经融入到了活力无限的大众传媒中,而成为现代的足意味着要努力去跟上时代并适应时代,甚至比最适应性的还更能适应。现代性已经将矫揉造作的长袍批到了自己的肩膀上。
(语录1)本质德国的哲学家卡西尔说:“只有把艺术理解为我们的思想,想象,情感的一种特殊倾向,一种新的态度,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它的意义与功能。”(语录2)。
个人认为建筑也是艺术,要想理解大师建筑的内涵,似乎很困难,我们从他们的精炼的建筑话语开始,而非看看他们的建筑照片,平面等等。理想用这样一种方式来寻找心中的梦想,希望大家写出大师们的那些感人经典语录或是自己的切身感受,让建筑学不至于成为图片爱好者。
建筑都有使用寿命的,不管怎么保护,它不是不朽的,只有建筑师的思想那才是给我们长久的启迪。子曰 :“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知斯三者,则知所以脩身; 知所以脩身,则知所以治人; 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赖特曰:材料的特性,建筑特有的三度空间的问题,建筑整体的装饰,就艺术而论是三位一体的。
阿尔托曰:“建筑不能拯救世界,但它可以为人们做出好的榜样”。柯布西耶说:“原始的形体是美的形体,因为他们使我们能够清晰的辨认”贝氏曰:建筑艺术的秘诀之一在于选择甲方,而并不是工程项目。
文丘里为建筑的下的定义:建筑为一附有象徵符号之庇护所,或是建筑一附有装饰之庇护所。卡拉特拉瓦申请去读建筑学的时候,他简练直率地写道:我想学建筑学的原因如下:我对绘画感兴趣。
我总是对艺术实质感到兴奋。我认为自己具有学习并在这个事业上发展的能力。
我对这个职业抱有很高的期望。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劳动和恢复力,克 服教育上的缺陷,超越目前具有的能力。
我同时认为只有在这里我才能为社会做出最大的贡献,因为我确信自己将充满热情和爱心去从事这个工作。 弘一大师(李叔同) 恶莫大于无耻,过莫大于多言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有智而气和斯为大智,有才而性缓定属大才。善用威者不轻怒,善用恩者不妄施。
我们没有坚持的是一无所有,我们所坚持的是死亡。
伏尔泰:“为天才设置障碍是对艺术的一种亵渎。”当照相技术诞生和艺术赝品泛滥发生在同一时期,逼真不在是艺术美的标准,绘画逐渐摆脱简单模仿的局限,而致力于对光线、颜色和形式的研究。
毕加索和马蒂斯就是其中的代表。现在 ,可能是计算机泛滥的时期,大家都喜欢讨论软件的应用,论坛也成了资料下载基地,希望大家找回心中的那团火,不要遗忘自己的理想。
赖特(1931) 给从事建筑的青年1.忘掉世界上的建筑,除非在它们方法上和在它们时代的某些美好的东西。2 ,不要为了生活从事建筑,除非热爱建筑,要真诚。
3,小心建筑学校除非作为工程学的解释者。4,到施工现场,那里尼可以看到建造现代房屋的机器和方法。
你可以自然地从建造的本质进入设计。5,形成思索“为什么”的习惯,对任何使你愉快或厌烦的影响。
6,学会善于把美和奇分辨,不要把任何东西当作当然是美的或是丑的。7,获得分析的习惯—分析将及时地使得综合成为你心灵的习惯。
8,用简单的事物来思索,9,从事“不成熟的”实践是以一碗肉粥出卖你与生俱来做建筑师的权利,或自命为一个建筑师而灭亡。10,花时间去准备。
11,尽可能离家远去建造你的第一座建筑。12,在建造一个鸡窝和建造一座摩天大楼看得一样合意。
真正有价值的是特征的品质13,在任何情况对建筑竞赛要三思,不要参加除非作为新人。14,警惕打听设计行情的人。
尊敬杰作,它是对人真正的尊敬。
3.求建筑大师语录
哈哈,这个我真好有很多,都是平时找到的,希望对你有用哦! 大师语录现状1我们身在大众电视的时代,已经显现出对表层的喜爱甚于对根源的,对拼贴艺术的喜爱甚于对深刻作品,对重复引用的图像的喜爱甚于对处理过的表面,对瓦解的时间和空间感受的喜爱甚于对稳固形成的文化作品的。
2建筑已经变成了一种被相机匆忙固定下来的打印图像的艺术。而论坛上大家喜爱的建筑专业也普遍的称为了纸上的专业,通过图纸上的线条而不是身体和物质的体验来进行思考和交流。
米兰.昆德拉在他发人深省的作品《小说的艺术》种宣称现代性已经变成了一种矫揉造作:“大众传媒的美学贴近了对矫揉造作的美学的需求:正当大众传媒逐渐延伸并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的时候,矫揉造作变成了我们日常的美学和道德。仅仅在若干时间以前,现代主义暗示着一种反对被普遍接受的思想和低劣作品的毫不妥协的反抗。
现在,现代性已经融入到了活力无限的大众传媒中,而成为现代的足意味着要努力去跟上时代并适应时代,甚至比最适应性的还更能适应。现代性已经将矫揉造作的长袍批到了自己的肩膀上。
(语录1)本质德国的哲学家卡西尔说:“只有把艺术理解为我们的思想,想象,情感的一种特殊倾向,一种新的态度,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它的意义与功能。”(语录2)。
个人认为建筑也是艺术,要想理解大师建筑的内涵,似乎很困难,我们从他们的精炼的建筑话语开始,而非看看他们的建筑照片,平面等等。理想用这样一种方式来寻找心中的梦想,希望大家写出大师们的那些感人经典语录或是自己的切身感受,让建筑学不至于成为图片爱好者。
建筑都有使用寿命的,不管怎么保护,它不是不朽的,只有建筑师的思想那才是给我们长久的启迪。子曰 :“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知斯三者,则知所以脩身; 知所以脩身,则知所以治人; 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赖特曰:材料的特性,建筑特有的三度空间的问题,建筑整体的装饰,就艺术而论是三位一体的。
阿尔托曰:“建筑不能拯救世界,但它可以为人们做出好的榜样”。柯布西耶说:“原始的形体是美的形体,因为他们使我们能够清晰的辨认”贝氏曰:建筑艺术的秘诀之一在于选择甲方,而并不是工程项目。
文丘里为建筑的下的定义:建筑为一附有象徵符号之庇护所,或是建筑一附有装饰之庇护所。卡拉特拉瓦申请去读建筑学的时候,他简练直率地写道:我想学建筑学的原因如下:我对绘画感兴趣。
我总是对艺术实质感到兴奋。我认为自己具有学习并在这个事业上发展的能力。
我对这个职业抱有很高的期望。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劳动和恢复力,克 服教育上的缺陷,超越目前具有的能力。
我同时认为只有在这里我才能为社会做出最大的贡献,因为我确信自己将充满热情和爱心去从事这个工作。 弘一大师(李叔同) 恶莫大于无耻,过莫大于多言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有智而气和斯为大智,有才而性缓定属大才。善用威者不轻怒,善用恩者不妄施。
我们没有坚持的是一无所有,我们所坚持的是死亡。
伏尔泰:“为天才设置障碍是对艺术的一种亵渎。”当照相技术诞生和艺术赝品泛滥发生在同一时期,逼真不在是艺术美的标准,绘画逐渐摆脱简单模仿的局限,而致力于对光线、颜色和形式的研究。
毕加索和马蒂斯就是其中的代表。现在 ,可能是计算机泛滥的时期,大家都喜欢讨论软件的应用,论坛也成了资料下载基地,希望大家找回心中的那团火,不要遗忘自己的理想。
赖特(1931) 给从事建筑的青年1.忘掉世界上的建筑,除非在它们方法上和在它们时代的某些美好的东西。2 ,不要为了生活从事建筑,除非热爱建筑,要真诚。
3,小心建筑学校除非作为工程学的解释者。4,到施工现场,那里尼可以看到建造现代房屋的机器和方法。
你可以自然地从建造的本质进入设计。5,形成思索“为什么”的习惯,对任何使你愉快或厌烦的影响。
6,学会善于把美和奇分辨,不要把任何东西当作当然是美的或是丑的。7,获得分析的习惯—分析将及时地使得综合成为你心灵的习惯。
8,用简单的事物来思索,9,从事“不成熟的”实践是以一碗肉粥出卖你与生俱来做建筑师的权利,或自命为一个建筑师而灭亡。10,花时间去准备。
11,尽可能离家远去建造你的第一座建筑。12,在建造一个鸡窝和建造一座摩天大楼看得一样合意。
真正有价值的是特征的品质13,在任何情况对建筑竞赛要三思,不要参加除非作为新人。14,警惕打听设计行情的人。
尊敬杰作,它是对人真正的尊敬。
4.各个建筑大师的建筑观名言有哪些
建筑设计师的激情可以从顽石中创造出奇迹。
——柯布西耶建筑师必定是伟大的雕塑家和画家。如果他不是雕塑家和画家,他只能算个建造者。
—— John Ruskin空间与形式的关系是建筑艺术和建筑科学的本质。——贝聿铭建筑是一种社会艺术的形式——贝聿铭建筑的实质是空间,空间的本质是为人服务。
——约翰.波特曼如果房间与自然界隔绝的话,就无异于坟墓。——贝聿铭建筑首先要适应一种需要,而且是一种与艺术无关的需要。
所以单为满足这种需要,还不必产生艺术作品。——黑格尔 建筑设计不能只顾自己的一个设计,而要和整个城市的风格相和谐。
——建筑大师张开济只有在心不在焉的情况下,才能更好地欣赏建筑。 ——本杰明我们不安居,因为我们已经在建筑。
——海德格尔 建筑就像一本打开的书,从中你能看到一座城市的抱负。——沙里宁。
5.建筑大师吴良镛语录
中国的很多文化建筑缺乏文化内涵
从世界形势来看,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有一种强势文化扩张的趋势。中国传统文化本来是强势的,现在却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因此保护文化遗产的问题就显得非常重要,非常迫切了。以建筑为例,世界各国都有建筑杂志,很多都出了中文版,我们当然可以参考了,但我们的建筑习惯于照形式抄袭。国外有的建筑企业甚至到中国来办学校,事实上就是强势文化的进入。我们中国的建筑教育,对自己文化遗产的认识就差得很远。我教书快60年了,感到过去毕业生的传统文化根基比较好,而现在的学生对中国文化缺少全面了解,缺乏热情,缺乏根基。
建设“世界大城市”
吴良镛在2002年5月出席南京大学百年华诞前沿科技论坛时,做了题为《大北京的规划与设计》的报告。根据“京津冀北地区城乡空间发展规划研究”,提出以北京、天津“双核”为主轴,以唐山、保定为两翼,疏解大城市功能,调整产业布局,发展中等城市,建设“世界大城市”的宏伟战略。[3]
中国最大结构性问题仍是城乡二元结构
吴良镛在2012年4月清华大学举行的第二届人居科学国际论坛上,做了题为《科学发展议人居》的学术报告。吴良镛认为,当前中国正面临着“转型”与“重构”的时代重任。较之改革开放初期,社会结构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最优越的机遇与最尖锐的矛盾”并存。在肯定改革开放成绩的同时必须认识到为此付出的高昂代价。
6.安藤忠雄的经典语录
1.在建筑中的墙体中,有的是侵入性的,有的是抵御性的。
换言之,它们既可能是暴突的,也可能是拒绝的。迄今为止,在我设计的一系列都市住宅中,墙体无疑表现为侵入性的,在沉寂中具有一种暴力的因素。
这些墙体试图对当代社会的本质提出质疑。2.在我的都市住宅中,封闭的建筑中都包含有数层的空间和庭院。
室外环境被不可置否的切断了,一个新的独立的世界在内部诞生。3.城市空间中的墙体与那些暴突的或拒绝的墙体根本不同,在开始的时候,它们似乎是在向观者谄媚。
换言之,在邀入的时候必定拒绝,在拒绝的时候必定邀入。他们表现的是一种建筑的背叛。
4.如果要使街道和房屋表现出亲和,通道则不应为封闭的走廊。公共和私密空间的相互渗透使它们具有活力,使人们能够体验各自空间里的生活。
5.一个建筑场地是街道和城市河流上的一片池塘,它是以天空为顶棚的房屋。光和风1.光赋予美以戏剧性,风和雨通过他们对人体的作用给生活增添色彩。
建筑是一种媒介,使人们去感受自然的存在。2.在我的作品中,光永远是一种把空间戏剧化的重要元素。
3.在庭院中,自然每天都展现一个不同的方面。庭院是在住屋中展开的生活核心,它引介着诸如光、风和雨这些自然现象,而他们在城市中正在被人们所忘却。
4.通过将自然和光引入那些与城市环境相隔离的简单几何体中,我创造了复杂的空间。我把非凡注入到最为平凡的熟悉的环境--住屋之中,并以此促使人们重新认识平凡。
5.在西方,有一种与建筑空间互相交织的空间,这种空间出现在封闭空间与开场空间的遭遇处。个体意识的印记1.原省的风景之一中隐藏在黑暗之中的意识,是一束在深度中逐渐消逝的光线,是一种冰冷的触觉,只在幽暗孔家中令人恐惧的柱列。
从柱列中发出的笑声。回应着昏暗、摇曳的光线。
2.我所能做的是把现代建筑往前推进一点,请去发掘他的各种可能性--去使用那些被它遗忘的东西。建筑必须以一种非常特殊的方式与城市和社会发生关联,避免沉溺于诸如历史性或符号学之类的处理技巧。
3.对我来说,重要的是去平衡设计中的逻辑和非逻辑。4.我希望我的建筑超越几何大小上的物理界限。
我希望人们自问居住究竟是什么,唤醒人们身体中对生活的感觉。5.我的建筑以少量的几种材料和对质感的直接表现为特征。
至于空间的构成,我的空间并不是功能的直接反映。力场1.关于建筑有很多种看法。
然而,广义地来说建筑是城市的一种重要组成因素,建筑师应该承担对城市的责任。2.一个山坡要求一种综合性、包容性的场地处理,引发对三维的“空无”的创造。
3.被框定的天空产生了光和影,促使人们去思考自然的意义,帮助人们理解空间的组织因素。场地意匠就是对大地的三维设计。
4.日本是从人工环境和大自然的融合中发展出来的,它产生于对地形的识读和对自然的意识。高速的城市化过程阻碍了建筑从自然中获得了帮助,而建筑自身是无法创造怡人的环境的。
5.在一个场地中,建筑试图去控制空无,而空无同时也在控制着建筑。如果一个建筑想要获得自律和特性,不仅是建筑,空无本身也应具有自身的逻辑。
墙的意愿1.如同沙漠中的堡垒,一片墙体并不仅仅是一个保护性的屏障,而且是一个精神的桥头堡,在不断变化着的城市中清晰地肯定着自身的存在,并拒绝任何社区的预先关注。2.也许因为墙面是平的,它诱使人们在上面涂画。
然而,这种引诱应该被抵制,涂鸦的墙面被剥夺了材质的意义。在成为标记的同时,它丧失了自己的存在。
3.等跨的框架结构是现代建筑的基础,它剥夺了柱子的意义、神圣的特性和韵律。这就是为什么墙体取代了柱子成为建筑主题的原因。
4.一片封闭的墙体并不是仅仅是防御性的,它是入侵性的,表现着占有者在城市中居住的强烈意愿。同时,它提供了一个私密生活在内部得以展开的场所。
5.一片墙体是城市逻辑和场地逻辑的相遇点,它是城市结构中最小的,也是最基本的校准器。纯质的层叠的风景1.当柱子、墙体和单个的建筑要素被置于相互联系之中时,风景逐渐开始显示出一种更高层次的建筑性品质。
2.我的目标似乎是创造一种抽取了人性、功能性和生活方式的抽象空间,因为我的建筑首先表现为裸露的空间,凡是我所追求的是原型空间而不是抽象的空间。3.高度秩序化的几何性和人们日常生活的矛盾导致了一种冲突,这有助于产生新的空间,建筑由此获得清晰的认同性。
4.由等垮的框架结构营造的均质空间是现代建筑的首要基础,而我则倾向于创造一种看似简单而实际尚远不止于此的空间--那就是在单纯化中产生的复杂空间。5.个体空间围合而开放,聚合起来就创造了一个整体。
这并不单纯是局部的聚合,这些局部也不受外部的控制。单个的元素是设计的基础,单个元素与整体之间的关系永远被认为反映这涉及从内部发展的过程。
7.著名建筑师密斯的名言"少即是多"于哪一年提出
时间很难考究,理论应该是早时候就提出了,但是后面才被人接受,时间跨度很大,无法找出是哪一年提出的。
“少就是多”,这句话的含义你可以很轻易的从几千年的中国传统美学和哲学中品味出来。国画大师最有意境的东西往往不是涂满笔墨的画幅,而是在于那一大片空白之中。当“少就是多”从密斯口中说出来时,当然没有东方人悠闲与怡然,有的只是德国人的严谨与理性。是的,“少”不是空白而是精简,“多”不是拥挤而是完美。密斯的建筑艺术依赖于结构,但不受结构限制,它从结构中产生,反过来又要求精心制作结构。"Less is more",密斯对他的学生如是说,“我希望你们能明白,建筑与形式的创造无关。”巴塞罗那的德国馆是这样一个例子,在这件德国用来参加1929年世界博览会的展品中,你绝对见不到任何一件附加于建筑之上的多余的东西,没有杂乱的装饰,没有无中生有的变化,没有奇形怪状的摆设品,有的只是轻灵通透的建筑本身和它里外连续流通的空间。与此相类的还有1954-1958年建于纽约的西格拉姆大厦。这座仿佛凌空生起的摩天大楼无疑是纽约最精致的建筑之一,这种精致不是来自楼里楼外充斥的雕花线脚,而是来自其精巧的结构构件,茶色玻璃和内部简约的空间。
在二十世纪以前,建筑形式在受到结构限制的同时也受到当时的建筑拥有者的思想限制。在西方建筑的各种形式中,繁多的装饰件,庞大的结构体是其统一象征。只有当新的结构技术和新材料的大量使用时,建筑才会产生根本性的变革,二十世纪是钢的世纪,电的世纪,当钢铁和玻璃广泛应用于建筑之前,一批思想先进的建筑师走在了运动的前列。无疑,密斯正是这样一位先行者。“少就是多”就是居于这样一种环境而产生的。在密斯的建筑中包括从室内装饰到家具,都要精简到不能再改动的地步。我们无从得知密斯是在怎么样的灵光一现之下找到了这句现代建筑史上最为经典的名言,总之,现在它影响我们这个世界已经七十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