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子曰:“君子不器
释义
教科书版:“君子不象器具那样,作用仅仅限于某一方面,用于赞美别人多才多艺。” 正解:“真正有能力的人不会去做具体的事情,知识分子的最高使命是价值的承担者,而不是专业技术人员。”
出处
《论语·为政》:“子曰:‘君子不器。’”
【译文】
孔子说:“君子不像器具那样,(只有某一方面的用途)。” 当时的器皿专用化程度很高,就酒具而言,盛酒的、温酒的、冰酒的、喝酒的都不同。孔子认为君子不应该象器皿一样,只有一种用处。君子是孔子心目中具有理想人格的人,应该担负起治国安邦之重任。对内可以妥善处理各种政务;对外能够应对四方,不辱君命。所以,孔子说,君子应当博学多识,具有多方面才干,不只局限于某个方面,因此,他可以通观全局、领导全局,成为合格的领导者。这种思想在今天仍有可取之处。
君子不器
孔子说:君子不应该像器具一样。 此章言简意赅,意义既广泛亦深远,属“两端四角式”启发教学的例子之一。 要了解本章应先自器具本身开始分析,器具的特性主要有三。一是用途:有较为固定用途;二是定量:有一定的容量;三是定性:有一定的性质。
2.君子不器的下下一句是什么
“君子不器”的下下一句是:君子周而不比,bai小人比而不周。
【出处】《论语·为政》相关句子的详细解释:君子合群而不与人勾结,小人与人勾结而du不合群。君子和小人的解释:君子,特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君子”观念在中国各家中,儒家尤其孔子对之极为重视zhi。虽然,在人格塑造的理想中,儒家有圣人、贤人;道家有真人、至人、神人,究其境界均似高于君子,然而圣贤究竟不世出,真人、至人、神人尤其高远而不易攀及,世间完人总是不多,因而一较普遍的、较易至dao的、较完美的人格典型——君子,也就特别值得注意与追求。
小人,通常指儒家定义的“专君子”的反义词,古语亦有多种涵义。但当下定义中普遍认定儒家对小人的定义,指像小孩子那样说翻脸就翻脸,说变脸就变属脸,出自孔子“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说。
3.子曰:君子不器
君子不器——《论语》讲义 【原文】 2·12 子曰:“君子不器(1).” 【注释】 (1)器:器具.【译文】 孔子说:“君子不像器具那样,(只有某一方面的用途).” 当时的器皿专用化程度很高,就酒具而言,盛酒的、温酒的、冰酒的、喝酒的都不同.孔子认为君子不应该象器皿一样,只有一种用处.君子是孔子心目中具有理想人格的人,应该担负起治国安邦之重任.对内可以妥善处理各种政务;对外能够应对四方,不辱君命.所以,孔子说,君子应当博学多识,具有多方面才干,不只局限于某个方面,因此,他可以通观全局、领导全局,成为合格的领导者.这种思想在今天仍有可取之处.。
4.孔子关于君子小人的语录
1、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出自:《论语·里仁》。
译文:君子能够领悟的是道义,小人能够领悟的是利益。
君子与小人价值取向不同,君子于事必辨其是非,小人于事必计其利害。所谓“利”,是指金钱、财富等物质利益;所谓“义”,是指道义、正义等超越物质利益之上的道德价值。
君子行事都是以义作为根本,做什么不做什么都是与义作比较后才为之的。而小人只讲究私利,以利来衡量,会为利益舍弃道义,做事只想到有没有利可图。
2、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出自:《论语·子路》。
译文:君子讲求和谐,而不同流合污,小人只求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协调。
君子可以与他周围保持和谐融洽的氛围,但他对待任何事情都该有自己的独立见解,而不是人云亦云,盲目附和。小人则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虽然常和他人保持一致,但实际并不讲求真正的和谐贯通。
3、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出自:《论语·述而》。
译文:君子光明磊落、心胸坦荡,小人则斤斤计较、患得患失。
君子光明磊落,不忧不惧,胸襟永远是光风霁月,象春风吹拂,清爽和畅,象秋月挥洒,皎洁光华。内心保持这样的境界,与人为善,所以“坦荡荡”。至于小人,总是患得患失,不是觉得别人对不起自己,或者是某件事对自己不利,忙于算计,受各种利欲所驱使,经常陷入忧惧之中,所以总是“长戚戚”。
4、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出自:《论语·卫灵公》。
译文:君子要求的是自己,小人要求的是别人。
具有君子品行的人,遇到问题先从自身找原因,而那些小人,出现麻烦总是想方设法推卸责任,撇清自己,从不会去反思自己,从自身找原因。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出自:《论语·颜渊》。
译文: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促成别人的坏事,小人则与此相反。
作为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5.孔子说:君子不器,到底是什么意思啊,求解
1,君子不会拘泥于形式教条。《易经来·系辞》有一句:“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形而上是无形的道体,形而下是万物各自的相。被自万物各自的形象与用途束缚,就不能领悟、回归到无形的道体之中。
2,君子心怀天下,不像器bai具那样,作用仅仅限于某一方面。器者,形也。有形即有度,有度必满盈。故君子之思不器,君子之行不器,君子之量不器。
君子不器,还要根据“du道”来理解,孔子在《易传》里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意思是,道是无形的,器是有形的。器即器物,所有有形的物质都是器,不单指器皿;而道,是所zhi有器物所存在、运动、发展的总规律,是无形dao的。但是,道器不离,无形的规律的道,恰好就存在于有形的器物之中。
6.何为“君子不器”
子曰:君子不器。
孔子说:君子不应该像器具一样。这句言简意赅,意义既广泛又深远,器具的特性主要有三:一是用途:有较为固定用途;二是定量:有一定的容量;三是定性:有一定的性质。
就固定用途而言:“君子不器”为君子无论是做学问还是从政,都应该博学且才能广泛,如此才不会像器物一样,只能作有限目的之使用。
就定量而言:君子之气度应似江海纳百川,不像器物一般有容量之限制。
就定性而言:是指君子待人处事时,不应像器物一般定型不变,而应适时适地适人适事地采取合宜之行动。
将上述三个角度的看法都合并起来更为完整,也许也更接近孔子之原意。即君子在个人品性修养时,不可像器物一样只针对某些特别的目地,而必须广泛地涉猎各种知识,培养各种才能;在个人之气度与态度方面,则应不像器物一般,仅有一定的容量,须要以宽广的胸襟来看待万事万物;在待人处事的原则方面,则不应像器物一般定型而一成不变,须因时因地制宜,采取最合宜的行为举止以收取最大最好之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