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理解这样的一句话,谢谢
这既不复杂,更不矛盾,很容易理解。
抛开他说这些话时的语境,他的话反映了两个观念。 一是,以自己的血统和祖先而自豪,是做为有尊严的人的基本条件。
如果他不以自己的“中国血统为自豪”,不以自己的“祖先而自豪”,他就连完整的人格都不具备,根本就不是一个值得尊重的人(无论是美国人或其他国家的人); 二是,“百分之百的”某国人是做为那个国家政府官员的基本条件。 政府官员最重要的义务就是为国家服务,美国政府官员当然应服务于美国的利益,如果他不是“百分之百的美国人”,谁敢让他当美国政府官员?更不用说部长或驻外大使这样的高级官员了。
这两个观念混合在一起,在美国这样的移民国家并不奇怪。 考虑他说此话时的语境,他的话所传达的信息是:我是有尊严的华裔,就像其他华裔美国人一样,有自己值得自豪的祖先,同时是美国社会的一部分,不应把我们从美国社会中区分出来。
做为美国政府官员,我完全明白自己的义务是一心一意维护美国的利益,不应把我与非华裔美国官员区别看待。 说点题外话,简单、单向、绝对、极端的二元思维模式在很多国人的头脑中根深蒂固,也就是看事情非好即坏、非黑即白、非正即邪,反之亦然。
加上国人生来重情,而且由于较强的“受害者心理”,不习惯甚至不敢相信自己的国家被西方国家看重。 所以,每遇到某个西方国家的高层人士身上有一点中国味道,比如懂中文,就会有格外亲切,甚至受宠若惊的感觉,进而觉得此公对中国不亲简直没有道理,凡事一定好商量。
若此公身上流着华夏祖先的血液,那简直就可以拍拍他的肩膀,让他看在祖先的面子上放我们一马了。 但实际上,世界上绝大部分事物都不象一张纸一样只有两个面。
政客们当然可能对别的国家的文化、语言有极深的感情和研究,但如果需要把这些用来为自己的国家或政治集团的利益服务,他们是不会有半点犹豫的。如美国这样本来就是由移民组成的国家,假使没有由骆家辉这样“百分之百的美国人”政客所组成的政治集团,肯定早就不存在了。
2.骆家辉的一些相关资料
骆家辉于1950年出生在华盛顿州西雅图一个华裔家庭,兄妹五人,他排行第二。
骆家辉的家庭是典型的移民家庭。其祖父十多岁从广东台山移民美国,后来回台山结婚。但限于美国移民法,祖母只能留在台山。父亲骆荣硕就出生在台山,但在美国成长。骆家辉的母亲来自香港。两人在香港结婚后再回美国。骆荣硕在二次大战时,曾在盟军中参加诺曼底登陆之役。战后,骆荣硕经营餐馆和小生意。
骆家辉在西雅图富兰克林高中毕业后,依靠学生贷款和奖学金就读于耶鲁大学。1972年毕业并获得政治学学士学位后,他又进入波士顿大学法学院继续深造,获得法学学位。
曾有报道称,骆家辉是初唐四杰、著名诗人骆宾王的第 36代孙。 (来源:新闻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