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十年磨一剑的名句
原文:
剑客 / 述剑
【作者】贾岛 【朝代】唐代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今日把似君,谁为不平事。
译文:
十年辛苦劳作,摸出一把利剑,剑刃寒光闪烁,只是未试锋芒。
如今取出,给您一看,谁有不平之事,不妨如实告我。
赏析:
此诗写一剑客,李锳《诗法易简录》说它:“豪爽之气,溢于行间。”“十年磨一剑”,表明此剑凝聚剑客多年心力,非同一般。“霜刃未曾试”,表现剑刃寒光闪烁,锋利无比,但却未曾试过它的锋芒。虽说“未曾试”,而跃跃欲试之意已流于言外。此两句咏物而兼自喻,诗人未写十年寒窗苦读,也未正面写自己的才华和理想,然而通过托物言志,已可洞悉诗人的心理。与孟浩然《送朱大入秦》相比,虽同写游侠,而寓意似更深入一层。
2.类似十年磨一剑的诗句
1、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2、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3、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4、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5、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6、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7、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8、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9、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0、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11、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
12、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13、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
14、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15、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16、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17、立志欲坚不欲锐,成功在久不在速。
18、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9、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20、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
3.【“十年磨一剑”求完整诗句作者】
就是一个人为了某个理想或者意愿以及作成某件事情,做了很久的很充分的准备,还没有开始实施自己的计划.不过就要开始实施自己的计划了.因为下边还有下两句“今日把似君,谁为不平事?”和卧薪尝胆都有“长期蓄势”的意思,但是“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我觉得主要讲的是韬光养晦很久了应该出手了,但是卧薪尝胆主要强调的的是他可以曾经韬光养晦,或者现在正在进行,或者将要进行都可以! [赏析] 此诗写一剑客,李锳《诗法易简录》说它:“豪爽之气,溢于行间.”“十年磨一剑”,表明此剑凝聚剑客多年心力,非同一般.“霜刃未曾试”,表现剑刃寒光闪烁,锋利无比,但却未曾试过它的锋芒.虽说“未曾试”,而跃跃欲试之意已流于言外.此两句咏物而兼自喻,诗人未写十年寒窗苦读,也未正面写自己的才华和理想,然而通过托物言志,已可洞悉诗人的心理.与孟浩然《送朱大入秦》相比,虽同写游侠,而寓意似更深入一层. [原作]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4.“十年磨一剑”的下一句是什么
该诗句出自贾岛的《剑客》: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诗句全文为: 剑客
唐· 贾岛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大意】用十年的功夫来磨励这把宝剑,霜雪般锋利的剑刃还没试验过。我今日把它亮出来摆在您面前,请告诉我谁遇到了不公平的事?
【赏析】 贾岛诗思奇僻。这首《剑客》却率意造语,直吐胸臆,给人别具一格的感觉。诗题一作《述剑》。诗人以剑客的口吻,着力刻画“剑”和“剑客”的形象,托物言志,抒写自己兴利除弊的政治抱负。 这是一把什么样的剑呢?“十年磨一剑”,是剑客化了十年工夫精心磨制的。侧写一笔,已显出此剑非同一般。接着,正面一点:“霜刃未曾试。”写出此剑刃白如霜,闪烁着寒光,是一把锋利无比却还没有试过锋芒的宝剑。说“未曾试”,便有跃跃欲试之意。现在得遇知贤善任的“君”,便充满自信地说:“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今天将这把利剑拿出来给你看看,告诉我,天下谁有冤屈不平的事?一种急欲施展才能,干一番事业的壮志豪情,跃然纸上。 显然,“剑客”是诗人自喻,而“剑”则比喻自己的才能。诗人没有描写自己十年寒窗,刻苦读书的生涯,也没有表白自己出众的才能和宏大的理想,而是通过巧妙的艺术构思,把自己的意想,含而不露地融入“剑”和“剑客”的形象里。这种寓政治抱负于鲜明形象之中的表现手法,确是很高明的。 全诗思想性与艺术性绾合得自然而巧妙。语言平易,诗思明快,显示了贾岛诗风的另外一种特色。
5.与"十年磨一剑”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什么
水滴石穿,绳锯木断
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偿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1. 【名称】十年磨一剑唐·贾岛【拼音】shí nián mó yī jiàn
2. 【解释】用十年时间磨一把好剑。比喻多年刻苦磨练。
3. 【出处】唐·贾岛《剑客》诗:“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4. [今译] 十年磨成一剑,还未试过锋芒。
5. [赏析] 此诗写一剑客,李锳《诗法易简录》说它:“豪爽之气,溢于行间。”“十年磨一剑”,表明此剑凝聚剑客多年心力,非同一般。“霜刃未曾试”,表现剑刃寒光闪烁,锋利无比,但却未曾试过它的锋芒。虽说“未曾试”,而跃跃欲试之意已流于言外。此两句咏物而兼自喻,诗人未写十年寒窗苦读,也未正面写自己的才华和理想,然而通过托物言志,已可洞悉诗人的心理。与孟浩然《送朱大入秦》相比,虽同写游侠,而寓意似更深入一层。
6. [原作]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6.“十年磨一剑”出自哪里
《剑客》 唐· 贾岛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大意】用十年的功夫来磨励这把宝剑,霜雪般锋利的剑刃还没试验过。我今日把它亮出来摆在您面前,请告诉我谁遇到了不公平的事? 【赏析】 贾岛诗思奇僻。
这首《剑客》却率意造语,直吐胸臆,给人别具一格的感觉。诗题一作《述剑》。
诗人以剑客的口吻,着力刻画“剑”和“剑客”的形象,托物言志,抒写自己兴利除弊的政治抱负。 这是一把什么样的剑呢?“十年磨一剑”,是剑客化了十年工夫精心磨制的。
侧写一笔,已显出此剑非同一般。接着,正面一点:“霜刃未曾试。”
写出此剑刃白如霜,闪烁着寒光,是一把锋利无比却还没有试过锋芒的宝剑。说“未曾试”,便有跃跃欲试之意。
现在得遇知贤善任的“君”,便充满自信地说:“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今天将这把利剑拿出来给你看看,告诉我,天下谁有冤屈不平的事?一种急欲施展才能,干一番事业的壮志豪情,跃然纸上。 显然,“剑客”是诗人自喻,而“剑”则比喻自己的才能。
诗人没有描写自己十年寒窗,刻苦读书的生涯,也没有表白自己出众的才能和宏大的理想,而是通过巧妙的艺术构思,把自己的意想,含而不露地融入“剑”和“剑客”的形象里。这种寓政治抱负于鲜明形象之中的表现手法,确是很高明的。
全诗思想性与艺术性绾合得自然而巧妙。语言平易,诗思明快,显示了贾岛诗风的另外一种特色。
贾岛(779~843),唐代诗人。字浪仙。
范阳(今北京附近)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
元和五年(810)冬,至长安,见张籍。次年春,至洛阳,始谒韩愈,以诗深得赏识。
后还俗,屡举进士不第。文宗时,因诽谤,贬长江(今四川蓬溪)主簿。
曾作《病蝉》诗“以刺公卿”(《唐诗纪事》)。开成五年(840),迁普州司仓参军。
武宗会昌三年(843),在普州去世。贾岛诗在晚唐形成流派,影响颇大。
唐代张为《诗人主客图》列为“清奇雅正”升堂七人之一。清代李怀民《中晚唐诗人主客图》则称之为“清奇僻苦主”,并列其“入室”、“及门”弟子多人。
晚唐李洞、五代孙晟等人十分尊崇贾岛,甚至对他的画像及诗集焚香礼拜,事之如神(《唐才子传》、《郡斋读书志》)。贾岛著有《长江集》10卷,通行有《四部丛刊》影印明翻宋本。
李嘉言《长江集新校》,用《全唐诗》所收贾诗为底本,参校别本及有关总集、选集,附录所撰《贾岛年谱》、《贾岛交友考》以及所辑贾岛诗评等,较为完备。
7.除了“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十年磨一剑”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为不平事
《左传·僖公四年》:“一薰一莸,十年尚犹有臭”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苏轼
十年之前
我不认识你你不属于我
我们还是一样陪在一个陌生人左右
走过渐渐熟悉的街头
十年之后
我们是朋友还可以问候
只是那种温柔
再也找不到拥抱的理由
情人最后难免沦为朋友 --------------陈奕迅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管子·权修 第三》:“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一树一获者,木也;一树百获者,人也。我苟种之,如神用之,举事如神,唯王之门。”
后形成谚语: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